日前,国采(武汉)会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兴生接受《中外会展》杂志采访,分享了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会+展”模式的运营管理经验。
以下为访谈全文:
立足高新产业
走出“会 + 展”特色之路
政府展与国家战略息息相关
姜兴生认为,近年来国家级展会增多的背景有三个:一是制造业产能过剩,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二是国际形势发展需要。近年来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国家级战略平台可以让我们在对外贸易中掌握更多主动权,进博会、消博会是这方面的典型。第三,国内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需要国家通过一些重大战略项目进行资源调配,平衡地区发展。“双循环”战略、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双碳战略、“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要求等,都是国家级展会增多的原因。
姜兴生谈到,光博会已经举办了十八届,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展会,也是提高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展会。他以光博会为例介绍了政府型展会对会展行业的价值。
一,如光博会这样的政府展对会展业迈向中高端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二,使政府认识到会展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示范作用,政府介入会展项目之后,可以赋予展会更多内涵。三,会展业可以通过政府展进一步深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大平台,对会展地位的提升有重大作用。四,政府展推动了企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转型和发展;不仅促进了商品流通的迭代升级,在产业技术的普及上也发挥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
姜兴生认为,政府展的繁荣对商业展会也有着很大的好处:一是政府展能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同时也能为商业展提供示范案例,成为商业展学习的榜样。二是政府展以科普的形式将科技发展成果向大众普及,既有内容又有形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商业展会也可以在战术层面上跟进,伴随政府展的发展而发展。三是政府展在市场化运作方面进行了大量尝试,对于商业展会的繁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四,政府展提高了观众对展会的关注度,可以把普通市民培养成专业观众,为商业展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市场基础。五,疫情下很多展会到线上举办,政府展调动大量资源进行新模式的尝试,也为商业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安全第一 做好服务细节
在服务政府展的过程中,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也形成了一套规范流程。谈到这方面的体会,姜兴生强调,当前阶段一定要做好疫情常态化的防控措施,确保安全万无一失。为此,武汉从源头、过程、现场三个方面严格管控,杜绝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进入会场,会展中心也要做好全面消杀和应急预案。防疫的应急预案要做到出现情况后快速处置,达到以秒来计算的精确程度。每场展会开幕之前,展馆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完成核酸检测才能进馆服务,每天展馆清场之前都要对所有布展物品进行消杀。
“这些措施每个场馆都会做,关键是要把工作做细。从展品进馆开始,物流、停车、搭建、水电、餐饮、茶歇等等,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好统筹,尤其要注意食品安全和用电安全。”姜兴生说道。
立足产业优势 走出特色之路
姜兴生谈到,依靠高新区的产业优势,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的产业展会取得了长足发展,数量多,影响大。他认为这有三方面的因素:政府的大力支持、产业基础雄厚、场馆定位准确。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一批全国知名的产业展会落地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此外,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所在的东湖高新区内有88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展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再加上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定位准确,三管齐下,这条产业发展之路走得非常顺利。光谷科技会展中心2019年正式运营,2020年就实现了盈利,这在会展业是个奇迹。
光谷科技会展中心走的是一条“会+展”的特色发展路线。据姜兴生介绍,武汉会展业发展比较充分,会议方面,洲际酒店、东湖宾馆、欧亚会展酒店实力很强,展览方面,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和武汉会客厅各守一方,如果单独比拼会议或展览,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缺乏优势,因此光谷会展将战略定位为以会带展,“会议+展览”的模式,避开了同类竞争,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
姜兴生告诉记者,以会带展的模式市场需求很大,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每年大概要接待220-240场以会带展的项目。武汉有三大战略性产业:大健康产业、文化旅游产业、高科技产业,其中前两者分别是是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与汉商集团的优势领域,高科技产业才是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的主场。“因此我们一定要在高科技产业做足功夫、研究透彻,将产业展会打造成为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得到政府的支持。”姜兴生同时还谈到,服务于华为、腾讯、阿里、高德、中信等科技品牌的企业会议,也是近年来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的重要业务。
“未来三到五年,一方面我们将围绕中国五百强企业为其量身打造品牌推广大会,另一方面将继续立足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产业展会。这是我们唯一的发展路径,没有第二种选择!”姜兴生最后强调。